项目
项目 > 详情页

优秀方案设计 | 一境建筑 | “塘畔隐园”——深圳市第二十八高级中学建设工程建筑方案设计

2021.11.29

1299人阅读

一境建筑

图片


依畔塘边乐,书声入山林。

久在城邑中,复得返自然。



项目背景

Project Background


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,西临珠江口是粤港澳地区的核心地带。用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东南面。其西为新桥东片区重点城市更新单元;北有急速赛车场;东临水塘,为联发石场遗迹;南倚火山郊野公园,远处视线可及凤凰山森林公园。其西侧与北侧紧邻高压走廊。用地周边自然资源丰富,风景优美,地理位置优越。


图片
图片

◎项目区位

图片

◎项目高差


现状地形整体高差较大,高差最大有38.62米。整体呈西北高,东南低的状况,场地从西北往东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的台地,分别是66.21米、38米、 29米三个台地。



“塘畔隐园”

一所“消隐”在山林之间的校园

Design Concept


图片


用地位于亟待更新的新桥东城市更新单元的一侧,紧邻自然资源所围绕的火山郊野公园与联发石场遗迹水塘,处于城市与自然的交汇处,成为城市的延续,自然的开篇,我们在此思考,该如何塑造一座衔接起城市与自然的山水校园?


图片

◎设计思考

图片

◎山体设计策略


顺应地形融合山体走势,将山间的绿意延伸至建筑体块,创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,将校园融于城市与山林之间让“建筑消隐”。在地块的中间置入一条24小时的地下开放通廊,实现地下公共开放与独立管理的需求,消解狭长地块的阻隔,互通城市与自然


图片
图片

◎设计理念

图片
图片

◎24小时地下开放通廊


考虑场地西侧长边紧邻高压走廊,我们将运动区布置于此,自然的将场地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。结合场地三个高差台地,分别布置教学区与生活区。


图片

◎划分地块


沿操场两侧区域置入建筑体量,向两侧退让,形成城市景观轴线。


图片

◎体块生成

图片

图片

◎模型

图片


建筑体块环抱山体,突出山与水的自然关系,用更加柔和的方式回应场地所赋予的条件。让校园成为城市与自然的一部分“消隐”在山色空濛之间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为了延续山体脉络,将绿化景观沿南北长轴方向,渗透进校园场地内部。置入岭南园林元素,打造山水相邻曲院回廊的人文绿化景观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◎双层廊道&艺术展廊


在校园内庭置入不同聚落的休憩空间、连接整个校园的风雨运动廊桥、传达校园文化的艺术展廊。对空间复合性再次定义,让孩子在学习和探索中增添一份乐趣。



打造自然、开放、共存的

山水校园

Scene Design


我们希望创造一个自然与科学的探索型校园,通过研究岭南园林,布置曲径的路网,在中庭创造出“岭南院子”。步入庭院内部,围绕庭院湿地,鼓励学生在自然中学习,庭院的景致也给予学生艺术化的感悟。


图片
图片

◎校园中庭


步入庭院内部,围绕庭院湿地,鼓励学生在自然中学习,庭院的景致也给予学生艺术化的感悟,在此间可写生、素描、演奏。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◎艺术展馆&双层廊道


通过设置二层的运动风雨廊桥,串联校园的各个功能组团,高效便捷的二层自行车道,与风雨人行廊道叠合布置,利用“双廊”的概念,提倡城市友好共享的理念,让孩子和老师们尽享游园之乐。



图片

◎景观策略

图片

◎二层&屋顶流线分析


我们在湖边特意设计了一个三层通高的社区图书馆,可以365度的欣赏湖边风光,为人们创造最浪漫的读书环境。社区图书馆采用分时管理的方式对外开放,在此处阅览,畅游在书籍与湖光山色之间。


图片
图片

◎全景图书馆

图片

◎图书馆内部


一条24小时公共通道将城市与校园连接,通过地下架空层连接使周边人群可以穿过学校直抵城市观景台。


图片
图片

◎观景台&24小时公共通道

图片


创造一座与山水共成长,与城市相应答,与文化脉络齐延续的高级中学,让人们在此塘畔共享水色山光,体验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场景。



项目信息

Project information



项目名称:深圳市第二十八高级中学新建工程设计

设计单位:一境建筑设计

项目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

用地面积:69563.92m2

总建筑面积:130000㎡

容积率:1.87

主创建筑师:何敏聪

设计团队:肖利军、谢翊、陈日明、刘渝、史华熙、赵文彬、陈泽伟、孙明阳、曾清清、徐楚涵、苏婷婷